HDC發了個Digital Video Essentials HD Basics的種子,因為都是英文,搜索了一下,找到這個,還比較詳細,就轉個帖


藍光時代的HD教科書
Digital Video Essentials HD Basics

       布魯藍光網之前介紹的不用特殊碟片來調試器材的方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一些測試碟的作用。目前高解析測試片大致分為兩類:其中一類用來「檢驗」,著重在顯示器材的性能評價,這類測試片即使能檢測出顯示器材的缺點,然而卻幾乎不能「改變現實」,簡單來說,它們只負責「挑毛病」,沒辦法解決問題。本篇介紹的「Digital Video Essentials HD Basics」則是屬於「工具片」,讓我們由觀察得知顯示器材各個影像調整項目是不是處於「標準的調整狀態」,如果不是,它可以協助我們校正顯示器材。因此就實用性來說,第一類的片子是讓評論員與顯示器材廠商的研發人員理解製品仍須改善的部分,「工具片」則能夠為消費者家中的顯示器材表現作升級。
不僅擁有HD影像的測試調整,還包含多聲道Audio測試
       從LD時代的「A Video Standard」與「Video Essentials」,演進到DVD測試片「Digital Video Essentials」(DVE),長年來Joe Kane製作的這一系列測試片都是許多AV玩家必備的調整工具。 BD版本的「Digital Video Essentials HD Basics」不僅能幫我們作HD影像的調整,並且充分地利用BD碟片大容量的優勢,在本片中充分地說明了HD影像的構成、製作、器材與信號等相關知識,並且包含了多聲道音響系統、空間響應與Audio測試等內容,它就像是正規的「AV系統教科書」,只要您稍具英文程度,仔細看完每個片段、試著去理解其中的內容,它可以為AV入門者增加好幾年的功力!以下我僅對本片中HD影像基本項目的測試與調整作說明。
STEP1:開始播放,進入主選單
       播放本片之前,請檢查BD播放機的HDMI影像設定,將此項目設為「Y/Pb/Pr」或「Y/Cb/Cr」,倘若設成了「RGB Extended」,有可能無法正確顯示亮度調整的測試圖。

1      

2
「圖1」是本片的主選單,選進「Complete Program Menu」之後,點選「Basic Video Setup Patterns」,您就會看到「圖2(圖) 」的畫面。在此操作頁面上,利用BD播放機的▲▼鍵選擇要播放的測試畫面,中間會顯示測試畫面的小圖示,圖左(灰色區塊內)有該測試圖的名稱與說明,畫面右方延伸出的黑色區塊裡則告訴您此測試畫面用來作什麼調整。

3

4

5
STEP2:調整亮度(Brightness)
選擇播放「PLUGE w/ Gray Scale」測試圖,我們先將顯示器材的亮度(Brightness)數值調到最大,此時原本應該是「黑底」的畫面變成了「灰底」,畫面左右兩邊各有兩個「灰條」(請見圖3(圖) ),我們接下來試著把亮度數值調低,當低到某個程度時,兩邊的灰條會完全消失(圖4(圖) ),我們隨即慢慢逐格往上加Brightness數值時,外側的灰條會先浮現出來,我們再把調高數值的速度放慢,當內側的灰條「勉強能看到」的時候(圖5 (圖) ),我們就把亮度調整好了。

6

7
STEP3:調整對比(Contrast)
接下來利用BD的彈出式選單(POP UP MENU)選擇「Reverse Gray Ramps & Steps」測試片段播放。我們先把顯示器材的對比(Contrast)數值加到最大,在此畫面上下的中央與左右兩側都有「三個點構成的標線」,左上方與右下方的標線位置是「白色位准的頂點」,若Contrast加到最大,您看到的畫面會像「圖6(圖) 」的樣子,失去了最亮階度附近的灰階分辨能力。隨後我們把Contrast緩緩降低,當左上與右下標線對齊的階度與「向內一格」的階度「勉強可以分辨」時(請見圖7(圖) ),立即停止調低Contrast的動作,對比數值已經調整完畢了。

8

9

10

11

  12
STEP4:調整色濃度(Color)與色相(Tint)
回到選單,選擇播放「75% Bars w/ Gray Reference」的畫面(請見圖8(圖) ),此時請取出本分附送的濾光片,把藍色濾片放在眼前,透過它來觀察畫面。請您比對圖9~圖11看看此時的畫面比較像哪一種?如果比較像「圖9(圖) 」,請降低Color(Saturation)數值;若近似「圖10(圖) 」,請調高Color數值;如果像「圖11(圖) 」,請將Tint游標向左移;若反之請將Tint游標向右移。經過一番調整,最後我們要讓畫面變成「圖12(圖) 」的狀態。

13

14
如果您覺得Color與Tint「好像有幾個數值都可以調得差不多」,再用紅色與綠色濾片輔助作微調(圖13(圖)與14(圖) ),數值調整的幅度最多就是±2格。

15

16

17
STEP5:調整銳利度(Sharpness)
最後選用「Overscan」測試圖作調整(圖15(圖) ),靠近螢光幕(或銀幕)觀察,要是您看到黑字與黑線旁邊有浮出一層「白邊」(如圖16(圖) ),請緩緩降低Sharpness數值,當白邊「恰好消失」時(如圖17(圖) ),Sharpness數值就停在這裡(本項目調整完畢)。就這樣經過四個步驟,我們已經完成了顯示器材5項基本影像調整。
附註說明:「Overscan」測試圖原本是用來測試訊源輸入的畫面「超出顯示器材光域百分之多少」,如果Full HD投影機可以「pixel to pixel」、或者可以把Overscan調整成0% (Off)您就會「完整地」看到這張測試圖,此時顯示器材與訊源的搭配將呈現出最佳解析度的狀態。然而就薄型電視而言,大部分製品或多或少都有Overscan,如果您看到螢光幕最外緣是本畫面標示「5」的框,這表示有5%的畫面被切掉了。其實就數位顯示器材而言,不需要像模擬時代的CRT電視切掉10%或更多,用5%的Overscan對付CATV已經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nypan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